生态环境部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英武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你公司《关于审查贵州省六盘水市英武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黔水投呈〔2022〕5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 工程概况及总体意见
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北盘江右岸一级支流乌都河干流上游,坝址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辖盘州市英武镇境内,距乌都河河口约60.4公里。开发任务以城乡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巩固区域脱贫攻坚成果创造条件。水库正常蓄水位1405米,死水位1376米,总库容1.1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7亿立方米,具有年调节性能。工程多年平均总供水量10413万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8736万立方米,乡镇供水577万立方米,农村人畜供水246万立方米,灌溉供水854万立方米。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库枢纽工程和供水灌溉工程。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供水灌溉引水建筑物、生态发电引水建筑物等。其中,挡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87米;泄水建筑物为开敞式溢洪道;供水灌溉引水建筑物位于右岸坝前,采用岸塔式取水口;生态发电引水建筑物位于左坝段库内,采用塔式取水口;坝后电站总装机1万千瓦(0.54万千瓦、0.36万千瓦、0.1万千瓦发电机组各1台)。供水灌溉工程由普晴干管及8条支管、盘州干管等组成,线路总长115.3公里。其中,普晴干管从坝前供水灌溉引水建筑物引水,设计引水流量4.063立方米/秒,干、支管线路总长103.6公里;盘州干管取水泵站位于库区中部凉水井村附近,设计引用流量1.187立方米/秒,线路长11.7公里。
工程建设总体符合《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贵州省乌都河流域综合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并列入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和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水利部以水规计〔2020〕245号文件出具了可研审查意见。工程可能对生态、水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产生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可以得到一定缓解或控制。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评价结论和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 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一)水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后,水库正常蓄水位时将淹没10.4公里流水河段,河段流态将由急流型转变为库区缓流型。受水库调蓄和供水影响,水库下泄流量较天然状况发生显著改变,大部分时段较天然状况有所减小,月均最大减幅87%。乌都河现状水质总体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库库区及汇水区分布有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座煤矿(2座已闭坑,3座在产)等,厂区污水事故排放可能对库区水质造成影响。经预测,工程运行期库区各断面水质基本满足湖库Ⅲ类水质标准,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部分水域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风险。水库水温结构为分层型,2月至8月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水温,旬均下泄水温最大降低5.5摄氏度。工程供水产生的新增退水将对乌都河、拖长江等受纳水体造成不利影响。隧洞施工可能导致涌水和地下水水位降低,导致周边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二)水生生态影响。乌都河流域分布有鱼类39种,包括狭孔金线鲃、灰裂腹鱼等珍稀濒危保护鱼类。流域现状开发强度大,水生生态破碎化和片段化问题突出。工程建成后,河段水生生态将进一步发生重大改变,鱼类适宜的流水生境进一步压缩,水库大坝将阻隔库区与坝下的鱼类交流。工程运行导致的水文情势变化和低温水下泄等,将对鱼类繁殖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鱼类种类组成、种群结构、生存活动过程等将发生改变。
(三)陆生生态影响。评价区属黔南丘原中山低山农牧区和盘县-柏果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问题突出,植被类型以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人工植被为主,分布有金荞麦、黑鸢、雀鹰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工程实施将淹没、占用和破坏部分植被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施工活动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和伤害。工程将淹没和占用部分基本农田,运行期利用水库低温水灌溉可能对灌区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库区淹没涉及风景名胜区范围,输水隧洞穿越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可能对其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四)其他环境影响。项目施工及运行产生的污(废)水、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等,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三、 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生态调度及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工程初期蓄水期和运行期,11月至次年3月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1.45立方米/秒,4月至10月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2.9立方米/秒;在此基础上,初期蓄水期4月至6月不进行蓄水;运行期在鱼类集中繁殖期(5月)实施一次不短于3天的生态调度,峰值流量不小于21.96立方米/秒。工程初期蓄水期通过导流洞埋设的旁通管、永久生态流量泄放管及生态机组等下泄生态流量,运行期通过生态机组、永久生态流量泄放管等下泄生态流量。同步建设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将相关监测数据和措施落实、运行的有关数据、影像等接入中控系统。开展工程生态调度和水库运行方案优化研究,制定初期蓄水期及运行期生态流量下泄及调度方案,并纳入工程运行调度规程。会同地方有关部门,重新核定下游各水电站生态流量及泄放过程,相关调度原则应与本工程保持一致,并落实有效泄放设施;研究制定流域梯级联合调度方案,建立联合调度机制,压实各方责任,落实生态调度要求,实施生态调度效果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必要时对生态调度方案进行调整。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蓄水前开展库底生态环保清理,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煤矿等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汇水区污染治理工作。汇水区煤矿应严格落实矿井水及煤矸石综合利用要求,禁止建设煤矸石堆场,并对现有堆场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下阶段,应在落实《贵州省六盘水市英武水库工程水源区及受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2018-2030年)》基础上,编制汇水区污染治理方案,进一步细化治理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年度计划、资金安排,在水库蓄水前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并组织专项验收,否则不得蓄水。运行期加强库周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污水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水库,控制库区渔业养殖,定期开展库区漂浮物清理。针对库区部分水域可能出现的富营养化问题,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制定水库库区水源保护规划,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规范化建设。建立库区及上游水质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水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置。
供水灌溉引水建筑物、生态发电引水建筑物分别采取浮筒式、叠梁门分层取水措施,减缓低温水影响;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和论证,进行专项设计,根据水工模型试验结果,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措施效果。制定分层取水设施运行期调度运行规程,设置库区、坝前及坝下水温自动监测系统,对运行期水温进行长期监测。加强工程新增退水治理,配合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受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明确水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资金安排,切实推进规划实施。在确保受水区污水处理能力满足工程新增退水处理要求的前提下有序实施供水,做到“增水不增污”或“增水减污”。 隧洞施工前做好支护、防渗和排水,采取超前预报和预注浆等综合措施,减少地下水涌水量,做好施工污(废)水收集处理,实施分区防渗,防止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