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401号建议的答复
对 十三届全国人大 五 次会议第 2401 号建议 的 答复
魏洪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 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背景下完善脱贫农业产业链 的建议收悉。经商 国家发展改革委 ,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遏制耕地 “ 非农化 ” 和防止基本农田 “ 非粮化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强调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 措施 , 实行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强化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 法规已先后修订实施 , 从制度层面对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作出明确规定。 2020 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 “ 非农化 ” 行为的通知》 (国办发〔 2020 〕 24 号 )和 《关于防止耕地 “ 非粮化 ”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国办发〔 2020 〕 44 号 ) 提出 ,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 2022 年,中央 1 号文件 进一步 明确 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将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 票否决、终身追责 。 二是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2021 年 ,农业农村部联合自然资源部 等部门 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自然资发〔 2021 〕 166 号 )提出 , 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 “ 进出平衡 ” 。 三是 保护 永久基本农田。 2017 年, 原农业部会同 原国土资源部 在全国 划定 15.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 ,压实地方保护责任 。 2021 年 , 农业农村部与 自然资源 部等部门编制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2021——2035 年)》,明确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要求各省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确保保护责任落实到位。
下一步, 农业农村部 将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 推动耕地保护立法工作,为严格耕 地保护提供 更坚实的法律 保障。 指导各地 完善 耕地用途 管制措施 ,严格管控耕地种植用途。 有序 推进 “ 三区三线 ” 划定工作, 划足划好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做到落地落图, 牢牢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
二、 关于完善脱贫地区农业产业链
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是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 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 指导服务 ,加大 资金支持 ,加快补齐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 发展 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 强化 工作部署。 2021 年 4 月 , 农业农村部 会同 国家 发展改革 委 、财政部等 9 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规发〔 2021 〕 3 号 ) , 对 “ 十四五 ” 时期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工作作出系统安排 。其中 明确要求脱贫地区强化 规划引领 和资源集聚,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促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二是 强化资金支持。 2018 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资金支持建设了 140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 1309 个农业产业强镇,已分别覆盖 2 61 个脱贫县和 370 个脱贫县的 400 个乡镇,示范引领当地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2021 年, 中央财政 专门设 立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重点支持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 三 是 强化 产业帮扶 。 2021 年,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1800 多人次 , 到脱贫一线 开展产业技术服务 。 面向 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 分产业组建 628 个产业技术顾问团队, 实现 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全覆盖。 高素质农民培育等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 2021 年培训脱贫地区 高素质 农民 30 多万人。 对脱贫地区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优先办理并减免费用 , 持续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继续实施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政策, 2021 年 直接采购 和 帮助 脱贫地区 销售 农产品超过 750 亿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脱贫县编制实施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脱贫地区主导产业集聚,围绕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提升、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产业园区升级改造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开发,推动特色产业 提档升级、 做大做强。
三、 关于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蚕桑产业是适宜脱贫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 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政策举措,加强技术指导,为推动蚕桑产业带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稳定蚕桑面积。 2021 年 , 全国桑园种植面积 1179 万亩,生产桑蚕茧 68 万吨, 桑园种植面积与 桑蚕茧 产量保持稳定 。 二是集成推广 蚕桑 新技术。 集成推广立体种养、杂交桑高密栽培、饲料喂养等新模式新技术 , 示范推广优良蚕、桑树品种, 不断提高蚕桑生产效率。 2021 年 ,全国共 繁育推广良种优质桑苗 8.5 亿株, 比上年增加 1.2 亿株 , 示范推广 国审优良蚕品种近 1100 万张, 有力推进各地蚕桑良种更新换代。 三是推进桑蚕综合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 2020 〕 31 号 )提出 ,支持开发利用饲料桑等新饲草资源。 各地加大饲料桑开发,积极拓宽蛋白质饲料渠道。 2021 年 全国生产饲料桑 200 万吨,可提供饲用蛋白 10 万吨,能够 部分替代 豆粕、玉米 等 。 蚕桑主产区 积极 创新开发蚕桑综合利用新方式, 不断涌现出 桑叶茶、桑果酒、桑枝食用菌、桑枝中药材等 一批利用前景广阔的蚕桑 产品 , 2021 年 销售额 突破 300 亿元 ,有效带动了蚕桑 资源 循环 利用。
下一步, 农业农村部将 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 , 科学规划本地区蚕桑产业发展,加快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依托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蚕桑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蚕桑生产社会化服务,推进蚕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因地制宜 示范推广桑饲料、桑食品等综合利用新模式, 推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感 谢您对 我 部 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 2 年 7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