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林业人才“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全国林业人才“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为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做好“十一五”和中长期林业人才工作,促进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依据《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我国林业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各级林业部门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林业发展大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推进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由部门办学转向对林科教育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由学历教育转向全行业培训的两个重点转移,大规模开展行业培训,全面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林业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我国林业人才工作的主要成就
1.人才总量持续增长,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到2003年底,林业系统各类人才总数已经由1983年的15万多人增加到近7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6.6%增加到43.4%;其中党政人才5万,专业技术人才近40万,经营管理人才17万,高级工以上的各类技能人才13万多。在专业技术人才中,中级职称的由2.2万人增加到13.2万人,高级职称的由300人左右增加到近3万人。
2.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各级林业部门实施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林业中青年专家,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迅速成长。目前,全国林业领域有2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位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和30多位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一定职务的林业科学家;有20多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的培养对象,100名国家林业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有一大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专家。这些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使林业高层次人才断层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3.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高等林科教育蓬勃发展。到“十五”期末,全国林业领域博士后流动站发展到了17个,博士点发展到了77个、硕士点增加到19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点32个;成立了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研究生院,成为林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基地;有2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林科教育,一大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林业职业技术教育。 “十五”期间,共培养研究生5000多人,本科生5万多人,高、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近18万人,为林业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
4、林业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大规模开展全行业培训工作。全行业共培训林业相关人员1430多万人次,其中,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47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167万人次,工人和林农1200多万人次,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林业系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5.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各级林业部门和单位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推进人才机制创新。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聘任制;加强人才和智力引进,积极网罗国外和全社会各类人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林业科技重奖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二)林业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林业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林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目前,林业系统在岗职工有173万人,全国的林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虽然林业系统在岗职工中的人才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全国林业从业人员中人才的比例仍然严重偏低,而且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西部地区、林区和基层林业生产单位人才少,部分基层林业机构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档现象;高技能实用人才、科技拔尖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少,复合型人才少。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仍然是制约林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才吸引能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林区和基层单位条件艰苦、待遇偏低、信息闭塞,对人才的吸引和激励能力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部分地区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紧缺人才进不来,优秀人才稳不住,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较为严重,基层林业机构人才流失严重。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人才资源开发能力薄弱。人才工作资金渠道不畅、投入增长缓慢、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林业人才工作发展的瓶颈。由于投入不足,使林业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乏力;林业教育培训基础设施薄弱,行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林业建设的要求,特别是面向基层的培训规模过小、受益面不广;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工作机制、制度创新滞后。
二、林业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盛世兴林,科教为先,人才为本。林业发展的大好形势,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努力促进林业人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林业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当前,林业人才工作既面临盛世兴林的时代要求,又迎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
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赋予林业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林业政策不断完善,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呈现出全党重视、全国动员、全社会办林业的大好局面,林业面临着盛世兴林的历史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林业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和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东扩、西治、南用、北休”四大战略布局协调推进,林业建设迈进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征程。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为林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林业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林业人才工作也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于2003年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人才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林业局党组审时度势,及时召开了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从林业全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坚持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林之路,为全面加强林业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林业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
未来15年,林业将按照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继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林业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到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达到林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从人才总量来看,快速发展的林业需要更广泛地凝聚社会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林业要巩固生态成果,扩大治理规模,加快产业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必然需要有一支规模更大、素质更高的林业人才队伍做支撑。根据林业人才调查和需求预测,今后15年,全国林业从业人员和人才总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其中作为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主力军的全国林业系统职工队伍和人才总数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并对各类人才数量和结构提出较高的要求。到2010年,林业系统从业人员预计将达到176万人,人才总量要达到81万人,其中,林业党政人才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2万人、经营管理人才18万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16万人。到2020年,林业系统从业人员预计达到185万人,人才总量将达到9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