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智库法规速递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工信部人〔2022〕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属各高校、部机关各司局:
  
  人才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为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切实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 建设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高端引领、产才融合、改革创新,以锻造重点人才队伍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重大人才项目计划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支撑和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二、 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
  (一)建设战略科学家梯队
  立足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坚持实践标准,从国家重大项目担纲领衔专家中推荐一批战略科学家人选。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成长
  面向工业和信息化战略急需领域,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一线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部属高校、部属科研院所等作用,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三)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
  引导和支持政产学研等各方力量,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活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工信青年科技服务团项目,引导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向重点企业流动。建立健全以信任为基础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机制,在重大项目资源分配等方面予以倾斜性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部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提高40周岁以下青年入选比例。提高部系统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设质量。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
                             

专栏1  工信青年科技服务团

做好服务团成员选派工作。面向部属高校,部属科研院所等,每年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40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成工信青年科技服务团,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助力产业链强链补链。

用好用活选派人才。鼓励接收单位根据选派人员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将其放在技术带头人、技术总师等重要岗位上历练。充分激发选派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支持他们在引进新方法新工具、培养提升团队能力、带动产学研协同攻关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和完善绩效考核、职级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政策措施,解决选派人员的后顾之忧。引导和鼓励接收单位优化选派人员待遇保障,激发选派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四)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着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支持有条件的省(区、市)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建立健全卓越工程师评价体系。
                             

专栏2  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

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技术应用与服务推广为主攻方向,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出榜、工程师揭榜、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打造卓越工程师的训练营、孵化器、集散地。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工程师传帮带培养力度。以培养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促进工程师培养与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有机结合。推进工程师传帮带工作,协同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每年选拔一批“卓越工程师传帮带导师”,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传帮带学员”,通过师徒传承、示范引领、传授专业经验、帮扶工程实践、带领技术攻关,搭建工程师成长成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推动构建适应产业需要的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等行业特色学院。鼓励先进制造企业创建示范性实践基地。支持部属高校工程硕博士开展专业实践、水平评价和国际交流。

提升工程师队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促进工程师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在信息通信、汽车工程等领域先行先试,支持国家级学会等开展工程师能力评价,搭建与国际接轨的持续职业发展服务平台。鼓励承揽海外工程的企业与院校联合实施“数智工场”等产教协同育人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研修实训、标准建设、资源开发、能力评价、技能交流等活动,高质量服务工程师职业成长。


  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充分发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开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加强专业标准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鼓励开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
  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面向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建好用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大力开展线上培训,遴选推广一批优质培训课程,引导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做好劳动者技能提升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育壮大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深入开展产教对话联动活动,联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选拔方式。加强和改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建设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特色技术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内部技术比武为基础的赛事体系。按职责做好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支持培训资源向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倾斜。通过“企业微课”、慕课等线上形式,研修班、特训营等线下形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长期短期相衔接的培养模式。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作用,通过论坛、展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间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选树和宣传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推动形成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
                    

专栏3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面向各类优质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区域、行业、主题等方向开设长期研修班。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题特训营中短期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