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302号建议的答复
代表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以村或社区为单位设立健康教育培训课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国家高度重视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提出,各级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健康教育送进乡村、社区、学校、家庭,建设群众身边的健康环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了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明确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健康教育的内容、服务方式和绩效评价等。随着项目的实施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居民获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二、 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明确培训场所。2021年,民政部会同我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职责,其中包括加强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居民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我委发布《居民健康教育服务规范》,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辖区内常住居民,开展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等。
(二)关于明确师资队伍。我委启动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建设,确定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1065人,同时鼓励各省建立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中,我委组织师资培训班,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培训;并部署各地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近年来,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积极投入和主动响应。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一线开发和使用健康教育处方,并积极面向社会科普宣教,引导群众通过关注自身、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让健康教育成为远离疾病的良方。
(三)关于明确培训内容。2015年我委组织专家编写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公民应知应会的健康相关“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在开展健康教育项目中,重点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等。
(四)关于明确培训方式。近年来,我委持续通过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健康大家谈"健康科普直播节目等形式,发布各类健康科普信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科普。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指导各省利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行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和健康科普,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喇叭"等方式传播健康知识。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依托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健康知识进万家试点等工作,广泛利用媒体加大宣传普及,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各地也充分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地方戏、快板、电视剧植入等形式,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培训。
(五)关于明确培训要求。我委高度重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您提出的对居民参加健康教育培训进行考核和并建立激励机制,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
三、 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创新健康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