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63号建议的答复
工建议函〔2022〕286号
罗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的建议收悉,经商最高人民法院、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资委,现答复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支付条例》),积极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解读,做好相关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司法部联合编写出版《支付条例释义》,帮助中小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知法守法用法,准确理解和执行条例要求。组织各地开展《支付条例》宣传、解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2022年,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期间已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惠企政策1300余万次,开展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18.3万家次。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暂行办法》,规范投诉受理、处理程序;推动各地出台《支付条例》配套措施,落实落细法规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明确自2020年度年报填报开始,大型企业是否存在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行为以及所涉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为必填项,强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国资委出台文件,要求中央企业认真落实《支付条例》,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及时足额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此外,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支付条例》中“合同中未约定的,逾期利率按照日万分之五支付"以及“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0日"等规定,系行政法规分别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特殊规定,相关主体应当遵守。
三是加大化解力度,强化司法保护。按照《支付条例》要求,部省两级均已建立受理中小企业拖欠投诉渠道,对问题线索,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地方处理;对拖欠金额大、时间长的问题线索,重点督办。国资委要求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将清欠投诉举报方式公开在官网或公众号等醒目位置,及时回应中小企业诉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将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情况作为国务院大督查、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重点事项,将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工作情况纳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以查促清、以评促改。最高人民法院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纳入“绿色通道",通过快立、快保、快审、快执,确保中小企业及时回笼资金。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作为重点案件进行督办;2021年,共执结涉中小企业案件25.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67.9亿元。
四是加强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归集共享包括企业款项支付领域失信信息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依托平台创立“信用中国"网站,开设专栏公示部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典型失信案例,形成有效震慑。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推动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截至2022年3月,正在发布中的失信被执行人共727万人,有955万人次迫于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法律义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第十届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广各地减负工作经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重点查处抑制行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损害实体经济根基、挤压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竞争违法行为;制定发布合同示范文本,供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参照使用,引导规范企业签约履约行为。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完善长效机制,强化对企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平稳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