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
国卫办医函〔2022〕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按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 》( 国办发〔2019〕4号 ,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委联合相关部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灵活有序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现将2020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如下。
一、 持续优化稳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
经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全国共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1923家(综合医院1342家,专科医院581家),中医类医院585家。与2019年相比,新增考核医院143家,因合并、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的医院共48家。
(一)完善考核支撑体系,持续提升标尺精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等要求,完善绩效考核相关指标计算公式与统计规范,持续优化考核参照体系。升级手术操作分类代码版本和病案首页采集质量与接口标准,简化绩效考核管理平台数据上传流程,增加系统智能审核模式,辅助提升医院数据填报质量。
(二)加强专业培训指导,持续提升数据质量。组织多领域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指标解读、填报指导、常见问题分析等培训共10场次。多渠道收集问题累计3000余个,更新发布答疑手册15版,推出系列宣传品1期。新增病历上传功能,按计划推进4轮数据质控,持续加强病历内涵质控。运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分析3.89亿份病案首页和其他184.7万项数据、3.25万条佐证资料,应用大数据技术加速推进考核工作。
(三)推动完善制度规范,持续提升工作效果。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管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数字证书、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有效提升数据采集、传输等全周期的信息安全水平。积极落实统计督查整改要求,探索公立医院病案首页数据共享机制,努力减轻基层数据填报负担。
二、 2020年度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根据参加考核的1923家西医类医院数据,对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三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业务工作和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一定波动,但总体上三级公立医院经受住了考验,为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三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
1.诊疗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临床检查检验可比性持续提升。2020年,97.09%的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覆盖范围较2019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全国范围内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中位数为89.41%,较2019年提高15.54个百分点,合格率中位数与2019年基本持平(见图1)。其中,天津全部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国家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辖区内医院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中位数(98.18%)与合格率中位数(97.90%)均位列全国第一;广东、吉林、海南和甘肃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提升较为明显。二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6.28DDDs,较2019年下降1.5DDDs,且明显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分别为15.21%和19.16%,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50%和95.63%,均较2019年有所增长。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计算)收入占比为1.72%,较2019年下降2.70个百分点(见图2)。三是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5.91%,较2019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台账、制定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和执行台账的医院比例有所提升,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图1 三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图2 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及辅助用药使用情况
2.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平均级别由2019年的3.23提高至3.65。91.26%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19年提高8.02个百分点),65.26%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在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为创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打下较好基础。上海、北京、浙江3个省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平均级别超过4级;山西、宁夏整体提升相对较快。截至2020年底,83.42%的三级公立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制度,70.53%的三级公立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中心,81.29%的三级公立医院能够向医联体内成员单位提供至少一项远程医疗服务。三级公立医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为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3.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在人员结构方面,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7.86%,较2019年提高0.61个百分点;医护比为1:1.52,超过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要求(1:1.25);中医、儿科医师占比与2019年基本持平,麻醉、重症、病理医师占比较2019年有所提高。在专业人才配备方面,设立总会计师的三级公立医院占比约为72%,较2019年明显提升,宁夏、安徽、内蒙古、广东、甘肃等省份设置了总会计师的三级公立医院比例相对较高。在人才培养方面,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在当年总经费支出较2019年下降18.01%的情况下,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支出总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接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培训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数为20.84万,占比33.63%,较2019年提高4.08个百分点。91.88%的医院有符合统计条件的考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为73.89%,与2019年基本持平;其中,北京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全国最高(87.2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平均招录完成率,全科、儿科、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完成率均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在科研创新方面,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和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均呈上升趋势,获得科研经费支持的三级公立医院比例进一步提升。被设置为国家医学中心的三级公立医院获得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量均位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能够积极推进将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科研经费总额位于前5位的三级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平均为56538.25万元。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四川等省份对于省内医院科研工作投入经费支持力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