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智库法规速递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677号(社会管理类350号)提案答复的函

  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三孩"政策下加强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 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协力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并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国每年上千万家庭受益。统筹推进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2020年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68.4%、96.4%、81.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超过98%和94%。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显著降低,神经管缺陷、肢体短缩、先天性脑积水等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二、 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运行机制"。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将出生缺陷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推进力度。我委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从“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推进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两个方面部署安排“十四五"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机制。
  (二)关于“建立健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诊断、筛查能力"。多年来,我委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积极推进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力提升各级机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相关筛查诊断能力。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能力。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继续在31个省(区、市)深入实施,针对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点专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2018年以来已培养省级师资和紧缺人才1.77万名,2022年拟继续培养3631名。
  (三)关于“完善医疗机构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近年来,我委先后印发《WS376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WS377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指导各地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围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建立健全相关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信息互联共享,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信息支撑,不断强化筛查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和筛查数据的分析利用。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我委积极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宣教工作,2019年起将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内容,发布系列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导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提升公众优生意识和健康素养。2020年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以“预防出生缺陷日"“世界地贫日"等卫生健康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做好大众人群知识宣传,结合婚前孕前保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加大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技能等核心信息推广、传播力度,推进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常态化。
  三、 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