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智库法规速递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980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俞学文等 8 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整治土地非粮化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林草局,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强化设施农业建设,积极解决农业设施用地难问题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不断强化指导,加强监管,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 。 一是严格管控耕地造林。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提出,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 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农田造林的,不予核实造林面积,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政策。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严格保护耕地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统筹安排造林任务,依法依规利用各类荒山荒地荒滩、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绿化造林,科学规范发展农田防护林、经济林、苗木生产等绿化活动,坚决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造林等行为。 二是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2019 年, 自然资源部 、 农业农村部 联合 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将设施农业用地纳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范围,允许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有效解决设施用地需求 。 三是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021 年,农业农村部 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 积极 引导 各地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 截 至 目前, 全国 已有 1239 个县(市、区)、 18731 个乡镇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 5.55 亿亩 。其中,流转用于种粮的达到 2.95 亿亩 。 四是推行高效种养模式。 2017 年以来, 我部大力推广 “稻田养鱼(虾、蟹)”“稻鸭共生”等高效种植模式,目前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 3800 万亩,亩均效益近万元。同时,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粮菜轮作等模式,实现了稳粮和增收双赢。 五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2015 年以来,我部组织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在东北四省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 3150 万亩次,建立了 100 个万亩以上综合示范区,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模式,东北四省区耕地质量 5 年提升了 0.29 个等级。开展污染耕地治理试点, 在南方耕地 酸化、 北方耕地 盐 碱 化问题突出的 地区,建设 了 150 个示范区 。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广高效种养模式,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防止耕地 “非粮化”。
  二、 关于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功能区种粮属性
  近年来, 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引导目标作物种植,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一是加强 粮食生产 功能区建设 。 2017 年以来, 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 指导各地完成 9 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划定任务 , 其中,水稻生 产功能区 3.4 亿亩 、 小麦生产功能区 3.2 亿亩 (含水稻和小麦复种区 6000 万亩 )、 玉米生产功能区 4. 5 亿亩 (含小麦和玉米复种区 1.5 亿亩 ),并 基本完成上图入库。 2020 年,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 “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 各地 以粮食生 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 相关农业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 。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中央财政启动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支持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 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社会化服务 , 有效 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目前,全国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到 90 万个左右,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 15 亿亩次。 三是提升粮食加工水平 。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 在全国创建了 农业产业强镇 1109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0 个, 示范引导 各地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其中,以 粮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 农业产业园 37 个 、 产业强镇 超过 230 个, 有力引领了 粮食 产业提质增效 。 四是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 2020 年 ,启动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 中央财政投入 50 亿元 支持 河北 等 16 个省 ( 自治 区、 直辖 市 )建设 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 建成 500 万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实施 “互联网 +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 择优推选 110 个县(市、区)作为试点 县 , 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促进优质粮油顺畅销售 。 下一步, 我 部将 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 加强 粮食生产功能区 建设和管护,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提升 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
  三、 关于规划先行、资源整合、人才下放、产学研结合
  近年来 ,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坚持规划先行,引导资源集聚,促进乡村繁荣 。 一是 加强规划引领。 2019 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 要求 通盘考虑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发展、用地布局、生态保护等, 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2020 年, 自然资源部印发 《关于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 , 指导各地 编制 “ 多规合一 ” 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要求各地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有序推进 “多规合一”规划编制。 截至目前,全国一半的县完成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 1/3 的村编制了村庄规划。 二 是 传承保护优秀农耕文化。 2017 年以来,我部分 5 批认定 118 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对传统乡村风貌和农业文化景观、农林果蔬和畜牧渔业等传统生产技艺、复合种养和水土综合利用制度等进行重点保护 ,努力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 。 指导各地依托农耕文化资源, 大力 发展农耕体验、展示推介、科普教育等农业文化旅游新业态 , 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年均 增速 10% 以上 。 三 是 积极发展 “一村一品”。 农业农村部 推介 并 认定 3274 个 “ 一村一品 ” 示范村镇, 支持各地 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把产业链留在乡村,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已 培育 亿元村 136 个、 10 亿元镇 91 个 , 带动 400 万户 农户 参与 , 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 1.9 万元 。 四是引导人才下乡。 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 印发 《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等文件 , 进一步深化返乡入乡创业 “ 放管服 ” 改革, 加快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 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金融贷款等扶持政策, 大力 开展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截至 2020 年底,各类返乡下乡 “ 双创 ” 人员超过 1000 万人。 下一步,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 推进村庄规划工作 ,加强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和保护 , 细化扶持农村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