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智库法规速递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

  银保监办发 〔 2022 〕 66 号
  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 :
  《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 2022〕4号)印发以来,各银保监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联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大指导推动力度,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 盘 , 取得了良好成效 。现将 有关情况 通报如下 :


  一、 银保监局积极推动政策措施落地
  ( 一 )深入调研 ,梳理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 。 有关银保监局 深入银行保险机构 、 新市民群体 开展调研 , 精准分析 新市民金融需求 ,梳理金融供给短板。 山东银保监局 多次 赴 基层调研,与进城务工人员面对面拉家常、摸情况, 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座谈, 实地掌握第一手信息, 深入研究新市民金融需求、难点堵点和解决路径 , 加强政策研判和工作推动。 广东银保监局 针对广东省 新市民超过 4000万 的 情况 ,联合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对 1416名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学生 、 893家银行保险机构 进行调研,梳理 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 和 供给 短板,推动银行保险机构 针对性地 丰富产品和服务。 重庆银保监局联合市教委,对衔接新市民的重要群体高校学生进行专题调研,覆盖全市 68所高校,收到有效问卷23009份,对 未来新市民 金融消费特征进行梳理, 研究优化金融供给 。
  (二)加强联动,制定具体落实政策措施。 有关银保监局 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研究出台 落地措施 。目前 , 22 个银保监局 已细化了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具体政策。其中, 安徽银保监局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合肥 中心支行 联合 出台 提升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改进账户服务、助力创业创新、加大就业支持等 16条重点任务,配套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专项行动方案,加大推动力度。 山东银保监局联合 山东 省政府十一部门 出台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行动方案,实现在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政策协同, 提出金融辅导和金融管家、创业担保贷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信息共享路径、风险补偿基金等具有 “山东特色”的细化措施。 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市有关部门,制定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提出 “四专四化”工作思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专项激励机制、实施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设立新市民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岗,促进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透明化和人性化。
  (三)分类施策,持续加大推动督导力度。 有关银保监局 选取重点城市 和重点群体 , 认真 梳理任务清单, 分类 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见成效。北京银保监 局根 据新市民 从事 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和 物流、家政等服务行业的 “两头集中”特征, 一头推动将外地在京创业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一季度末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长超 10倍;另一头大力发展雇主责任险、建工意外险、家政雇佣责任险等产品,惠及人员超70万人次。 浙江 银保监 局 推进 “浙里新市民”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和新市民积分体系建设, 在 温州、绍兴、嘉兴等 5市整合公安、人社、教育、建设等部门信息,聚焦 新市民 住房安居、工资权益、消费创业、托底保障等主要金融需求,协同 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 广西银保监局选取南宁、 桂林 、柳州等新市民聚集较多的城市,以及 百 色、河池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城市,分类 施 策强化指导,以点带面提升全区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 。
  (四)搭建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有关银保监局 会同 政府部门完善信息平台,探索解决数据支撑不足问题,进一步夯实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基础 。 北京 银保监 局 联合 北京市人社局 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智能化监测预警平台,常态化监控支付隐患,提供有效线索 300余条。 安徽银保监 局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 接入省工商企业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算法逻辑精准定位新市民创业就业集中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将 信贷 “空白户” 及时 推送给 金融 机构,并利用后台监测 金融 服务成功率 。重庆银保监 局 联合重庆 市 发展改革委,依托银证大数据互联互通平台 “金渝网” , 开发建设数字普惠金融平台 -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已归集54个部门30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3.5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发布80款特色和区域贷款产品,查询应用市场主体信用报告10万余家(次) ,有效支持了新市民金融服务 。
  二、 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一)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
  一 是优化调整已有信贷产品,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 工商银行 深圳分行 针对 来深创业 新市民 “短、频、急” 的融资需求,优化 “经营快贷” 产品,向深圳市 逾 3200名非户籍新市民提供近88亿元 的 创业就业贷款。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等 结合地方政策,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 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目前已分别发放 39.4亿元、2.5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3.29万户、0.15万户新市民创业 。 潍坊银行 针对新市民关切的创业、就业等重点领域,优化形成新市民创贷、惠贷、速贷等 11种产品,配套优惠利率、绿色通道等便利举措,支持新市民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目前,已 累计为 4 000余 户新市民提供 2 0多 亿元个人经营 贷款 。
  二 是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专项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 中国银行 围绕美团平台上小微商户以及美团小微供应商的业务特点与金融需求,推出 “惠如愿链式惠贷-美团商户贷”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吸纳新市民就业。目前已累计为 254 户小微企业授信 1.1 亿元,贷款 7700万 元 ,带动就业岗位 1800个 。 邮储银行 在福建省 推出 “新市民贷”,跨地域联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解决新市民贷款难题,目前已累计为 734 户小微企业授信 7.87 亿元,贷款 6.15 亿元。 齐鲁银行 开发 “新市民创业贷”, 无需当地户籍 即可 享受个人创业贷款政府贴息,重点支持 当年新招用新市民达到一定比例的小微企业 , 目前已 向 4家小微企业 发放 贷款 800万元。 山东菏泽农商银行 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办理创业担保贷,目前贷款余额 4亿元,惠及新市民2000余户;自主推出创业周转贷信贷产品, 给予优惠利率, 满足新市民短期融资需求 。 浙江 缙云农商银行 通过 “虚拟村庄”等模式批量授信,针对外出从事烧饼行业的缙云人设计“烧饼贷”产品,目前已授信112户、1097万元。
  三是持续优化保险服务,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 中国人寿 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建筑行业,开发了 “建筑工程”系列13款保险产品,提供覆盖施工现场和施工指定生活区的各类意外身故、意外伤残等保险保障,为近41万家企业提供了覆盖近1600万人次的建筑工程意外保险保障,保险金额超过4.6万亿元。 平安财险 开展 “雇主安心保”业务,累计为小微企业主提供60亿元保障,保障人群达2万人。 太平洋保险 为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家政行业提供家政雇佣责任保险保障 60亿元 。 京东安联保险 为京东 40万快递员提供意外、新冠肺炎确诊及身故保障,2021年赔付30余件,赔付总额超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