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975号建议的答复
国知发协函字[2016]122号
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技创新的建议收悉,结合高法院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们完全认同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建议。为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知识产权局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要求,进一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依法公正高效权威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一、 稳步推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
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工作。自2012年起,先后委托有关单位研究形成《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专题研究报告》,并推动上述研究成果在主要知识产权法律立法进程中得以体现。如我国2013年修改后的《商标法》在第63条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务院法制办2014年6月对外公开征求意见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也增加了类似规定。在专利法第四次全面修改中,同样建议增设对故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2015年7月20日《专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其中第68条增加了以下规定: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2015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就送审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知识产权局正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整理分析公众反馈意见,为草案的审议开展准备工作。
二、 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
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组织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闪电"专项行动,推进各地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展会专利执法维权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超过3万件,达到35844件,同比增长46.4%,有力打击了各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其中,专利纠纷案件首次超过1万件,达到14607件,同比增长77.7%;假冒专利案件21237件,同比增长30.6%,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民法院坚持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傍名牌"“搭便车"、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准确把握法定赔偿和酌定赔偿的关系,提高损害赔偿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加大损害赔偿力度,遏制重复侵权,提高违法侵权成本,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在审判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保护手段,合理适用知识产权临时措施;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作用,发挥制度效能;严格执行罚金刑,使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分子丧失再侵权的能力。如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非法获取富士康公司及苹果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将“水货"苹果手机刷机谋利的吴某等16人中的9人分别判处2至5年有期徒刑外,并处罚金441万元,有力震慑了犯罪行为。
三、 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工作
人民法院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立及相关工作。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后,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制度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12月31日,3家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15772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一庭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商标金奖——商标保护奖"。目前,这项工作收到很大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四、 加强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局根据国务院部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安排,由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牵头,与40家成员单位协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6年1月出台《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统筹推进全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包括假冒专利行政处罚行为信息、专利重复侵权行为信息、不依法执行行为信息和专利代理监管信息等在内的8项信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信息目录。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与各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
五、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
知识产权局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每年“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期间,都在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年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介绍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今年4月下旬,联合中宣部等23个部门组成宣传周活动组委会,将今年宣传周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提高公众法治意识。在首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知识产权局提出要牢固树立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重点解决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今年,还将加强法制宣传列为年度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要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安排部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并要求主要围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修订情况以及制定出台的有关专利保护的重要政策措施、专利执法维权等专项行动情况以及跨地区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经验做法等内容开展重点宣传,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人民法院始终重视知识产权审判公开,以公开促公正。通过加强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审判流程公开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司法公开,确保司法公正。同时借助中国法院手机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产权、依法维权的良好法治环境。高法院每年精心筹划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召开媒体见面会和新闻通气会,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中英文)、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发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发行《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年鉴》,编印出版知识产权法院宣传册,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旁听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庭审等,通过这些活动,构建立体化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模式,提升宣传效果,扩大知识产权审判的影响力。高法院还以“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为平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和区际交流,接待一些国家最高法院、行业组织等代表团的来访,介绍交流司法保护成果。
六、 加快知识产权相关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局作为专利代理行业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加强对专利代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近年来,不断完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逐步扩大报考范围,吸引更多人才报名考试。自2011年起,通过专利申请代理实务技能培训对执业专利代理人进行全员轮训,全国共超过10000名专利代理人参加培训,扎实推进了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提升。此外,还针对专利信息、专利诉讼等业务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